数万人齐聚中缅边境云南孟连捉鱼狂欢
如果动力煤入洗后售价低于成本,就意味着洗的越多,亏损的越多,所以动力煤干脆不洗。
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几乎没有生命的气息,地下的宝藏一睡就是千万年。有了交流,就有了生机。
如今,三塘湖是海,是一片预查资源550亿吨的沸腾煤海。三三塘湖,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加快三塘湖煤炭资源开发是加快实施煤炭资源转换战略的突破口。据此提出的考察报告,将为自治区领导决策和大规模开发三塘湖煤田起到重要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确定煤炭建设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大力发展西部的总体布局,重点实施煤电项目一体化开发,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
但是,推断不是事实,论证要有依据,前行需要勇气。十二五期间,仅中央企业在新疆的投资就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煤炭资源开发。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覆盖全省生产矿井的90%。
全省各级各部门、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将其放在安全生产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确保2013年6月底前如期完成这一建设任务,为我省煤矿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效保障。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六证齐全生产矿井全部建成了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全省各级各部门、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将其放在安全生产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确保2013年6月底前如期完成这一建设任务,为我省煤矿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效保障。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覆盖全省生产矿井的90%。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六证齐全生产矿井全部建成了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11月17日,河南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议。
88个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开工建设,其中7个试点矿井已完成井下永久避险硐室设备安装和调试。陈雪枫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就是要构建以事前灾害预防为主的防灾,以事中人员自救、逃生和避险为主的避灾,和以事后应急救援为主的减灾全过程的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省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副省长陈雪枫出席并讲话再次,近年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产煤大省对煤炭资源的行政干预明显加大,一是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形成地方资源垄断,重组后的大型煤炭企业常采取限产保价等措施,削减了煤炭的可供资源;二是加强对煤炭市场的管制,南方一些产煤省近期已经开始征收惩罚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以限制煤炭出省,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在煤矿蹲点拉煤,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上述状况再无改观,煤电将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重大隐忧。从现象上看,自今年年初以来,各地电煤紧张的警报就一直不绝于耳,在传统的电煤消费淡季第二季度,也有多个省市发生煤荒和电力短缺的情况。同时加快完善煤电联动市场运作机制,提高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电价水平,推行奖少罚多的居民阶梯电价。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电煤需求过快增长,甚至连一些产煤大省都已自身难保,继山东之后,河南、安徽于2010年由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
随着冬季和枯水期的来临,近期电煤供需紧张形势开始由局部向全国蔓延,不仅传统缺煤省市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电煤供应紧张,连往年有力支援这些地区的产煤大省河南、贵州等也面临不同程度的燃煤之急。照如此发展态势,这些产煤大省周边缺煤省市的电煤紧张状况必将进一步加剧。
首先,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电煤消费14.2亿吨,同比增长12.8%,占同期煤炭产量的比重超过50%。三是建立一个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的电煤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具备协调产煤省和缺煤省之间政府关系,发电企业、煤炭企业、电网企业、铁路、港口等参与实体之间利益,电煤产、销、运能力的职责和权利。
因此,当前处于采暖负荷攀升、水电出力下降的时节,出现电煤紧张情况并不出人意料。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电煤和电力供需紧张地区的部分不合理电力需求。当前电煤供应难以适应需求的季节性、突发性、大规模变动,电煤供需紧张已成常态。今年1~8月,火电电源投资同比减少10.3%,截至8月底,火电在建规模同比减少2007万千瓦。针对电煤矛盾引发的电力供需紧张,电网企业积极行动,在供应侧和需求侧采用了多种措施。从根治电煤供需紧张的措施来看,主要依靠电网企业来解决并不现实,单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约谈、抽查、限价等行政手段、通过牺牲一方利益来换取另一方利益来治标的做法也不可取,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协作,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其次,由于煤电价格倒挂,火电企业陷入越发越亏窘境,严重挫伤了投资和运营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年电煤运力不足、供需紧张的情形下体现得更加明显,1~10月,电网企业组织全国电量交易约5300亿千瓦时,按现有发电煤耗计算,相当于实现输煤2.3亿吨,是同期全国铁路电煤运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有力支援了华中、华东、华北和南方电煤紧缺地区的电力供应。
通过采取错峰、避峰等有序用电方式和其他经济激励、行政手段,合理安排不同用户的用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高耗能行业持续过快增长的不合理电力需求,有力地缓解了火电供应压力。一是以煤价和电价为突破口,加快理顺煤电价格。
四是健全以电煤储备为中心的应急体系,加快后续批次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同时注重基地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运作,提高煤炭储备基地的管理效率和应急能力。跨区电网作为经济、高效、安全、清洁的能源输送通道,对于缓解电煤和电力供需矛盾的价值和作用早已通过实践检验。
细究电煤供需紧张现象及其本质,这一次电煤吃紧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如期而至,将来还可能来得更猛烈。除了缩减投资以外,不少企业消极生产,有煤也不愿满负荷发电,这也正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出现电煤库存上升、电力供需吃紧怪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积极组织跨区电力电量交易,调剂电力余缺。一些迹象显示,未来电煤供需形势恐进一步恶化。
二是大力发展跨区输电,有关部门要扭转远输煤,近输电的战略思路,对跨区输电工程项目的审批、筹资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统筹送受端电源和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使得跨区输电有电可送、送得出去,受得进来。从本质上看,电煤供需紧张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煤电价格机制不顺、地方发展本位主义等诸多因素交织、衍生的后果。
加强煤炭流通环节的整顿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公正、公平、公开的煤炭交易市场。以河南为例,截至11月11日,全省有17座发电厂存煤不足3天,缺煤停机容量约560万千瓦,超过省网最大供电能力的15%。
意料之外的或许只是电煤紧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进一步加深照如此发展态势,这些产煤大省周边缺煤省市的电煤紧张状况必将进一步加剧。
通过采取错峰、避峰等有序用电方式和其他经济激励、行政手段,合理安排不同用户的用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高耗能行业持续过快增长的不合理电力需求,有力地缓解了火电供应压力。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电煤和电力供需紧张地区的部分不合理电力需求。当前电煤供应难以适应需求的季节性、突发性、大规模变动,电煤供需紧张已成常态。因此,当前处于采暖负荷攀升、水电出力下降的时节,出现电煤紧张情况并不出人意料。
加强煤炭流通环节的整顿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公正、公平、公开的煤炭交易市场。上述状况再无改观,煤电将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重大隐忧。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电煤需求过快增长,甚至连一些产煤大省都已自身难保,继山东之后,河南、安徽于2010年由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除了缩减投资以外,不少企业消极生产,有煤也不愿满负荷发电,这也正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出现电煤库存上升、电力供需吃紧怪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究电煤供需紧张现象及其本质,这一次电煤吃紧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如期而至,将来还可能来得更猛烈。其次,由于煤电价格倒挂,火电企业陷入越发越亏窘境,严重挫伤了投资和运营积极性。